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冷涡影响下两次不同类型强对流过程对比分析
褚颖佳, 郭飞燕, 高帆, 胡鹏, 郑丽娜, 刘奕辰, 鲁亓
干旱气象    2023, 41 (2): 279-289.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3)-02-0279
摘要312)   HTML6)    PDF(pc) (30864KB)(791)    收藏

为深入认识冷涡影响下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发生条件的差异,利用高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风廓线雷达资料,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对2016年6月13日和2018年6月13日山东两次同受冷涡影响但分别以短时强降水为主和风雹天气为主的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过程(分别简称“过程I”、“过程II”)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以短时强降水为主的过程I,降水效率高,在其发展阶段回波质心高度低,成熟阶段形成强降水超级单体,最强降水出现在中气旋附近;以风雹天气为主的过程II,雷暴大风强度具有极端性,对流风暴发展深厚,60 dBZ以上强回波发展至-20 ℃层高度之上并持续,是产生大冰雹的重要原因。两次过程的强风均出现在弓形回波反射率因子核心前部和超级单体后侧下沉气流区。(2)过程I不稳定条件中等,西南气流配合湿区使低层增湿,950~850 hPa形成近饱和层并增厚,干层位于500 hPa以上,构成上干下湿层结,对流在地面辐合线和地面湿舌顶端叠加处触发;过程II热力和动力不稳定强,中空急流与800~600 hPa的显著干层为雷暴大风和冰雹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触发抬升系统是暖锋,比过程I更深厚。环境条件的差异决定了两次过程天气类型的差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两次极端强降水风暴双偏振参量特征对比分析
郭飞燕, 刁秀广, 褚颖佳, 李欣, 陆雪, 张少博
干旱气象    2023, 41 (1): 103-113.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3)-01-0103
摘要262)   HTML6)    PDF(pc) (49174KB)(779)    收藏

基于济南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CINRAD/SA-D)探测资料,并结合区域自动气象站以及常规观测资料,对2020年8月5日和6日山东两次极端强降水风暴环境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并重点分析莘县王庄集和兖州大安风暴的双偏振参量特征。结果表明:两次极端强降水天气均具有较高的K指数和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CAPE),湿层厚,垂直风切变中等偏弱,但6日强降水低层垂直风切变和相对风暴螺旋度明显偏强。风暴气流结构有明显差异:王庄集和大安风暴分别表现为倾斜上升和气旋性旋转气流结构,前者风暴顶辐散强而后者较弱,从而导致前者风暴顶高度及差分相移率(KDP)柱高度较高。不同高度微物理结构有差异:-10 ℃层高度之上,两者以固态粒子为主,而王庄集风暴含有更加深厚、丰富的霰粒子,-20~-10 ℃层还有一定浓度较小的液态粒子;-10 ℃层高度以下,两者以浓度较高的液态粒子为主,而王庄集风暴含有一定数量的冰相粒子。风暴低层测站周围差分反射率(ZDR)、KDP和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C)大致相当,ZDR适中,粒子大小适中,KDP和CC较大,风暴降水主体液态雨滴浓度较高,含水量丰富,从而产生高强度降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山东夏季暴雨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及邻近区域春季大气热源变化的响应
焦洋, 张永婧, 尹承美, 褚颖佳
干旱气象    2022, 40 (3): 406-414.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3-0406
摘要475)   HTML17)    PDF(pc) (14774KB)(1340)    收藏

利用1979—2018年山东省120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Interim逐月再分析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大气研究中心逐6 h再分析资料,分析春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强度变化对山东夏季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 a山东大部地区暴雨日数呈增加趋势,鲁西南、鲁西北中东部增加趋势显著。春季、夏季高原均为东亚大气热源较强区域,春季高原大气热源强中心区的强度与山东夏季暴雨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当春季高原大气热源增强时,夏季南亚高压加强、东扩,200 hPa南亚高压易呈中部型,500 hPa中国东北地区易有冷涡生成南下,日本东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北抬,山东处于冷暖气流交汇区,同时明显有自南向北的水汽输送至山东地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环流配置促使该地区上升气流增强,有利于降水产生。春季高原大气热源强度与夏季南亚高压强度、丝绸之路遥相关分别呈显著正、负相关,大气热源增强下的环流形势有利于山东地区出现强降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